根据买下来的配方和工艺,丁晨烧制出了无色的玻璃,他找来了几个工匠,选出其中三个忠诚度高的的人负责制作玻璃,然后又根据资料,把做出来的无色玻璃压制成了平板玻璃。
资料中有各种一成玻璃器皿的做法,丁晨先打造了几套实验室用的玻璃仪器,这对他后面展开化学试验有很大的帮助。
东汉喝酒时用的大都是卮,根据大小分为四种:小卮、二升卮、七升卮和斗卮,小卮能装一升酒,相当于现代的200毫升。
在丁晨的指点下,工匠们又花费了好几天时间,才做出了三套酒卮,三套做下来后,工匠也熟练了,不过丁晨深知物以稀为贵的道理,暂时没有再让工匠制作。
丁晨把这些无色的透明的玻璃命名为水晶玻璃,意思是像水晶一样的玻璃,他做出来的酒卮也就命名为水晶玻璃酒卮,但是让他想不到的是,当他把水晶玻璃制品卖出去的时候,大家都认为这就是水晶。
除了酒卮外,丁晨准备做的另一件商品就是镜子,工匠们把平板玻璃洗干净后,在玻璃上贴一张锡箔,然后在锡箔上倒上水银,利用水银溶解锡箔形成锡汞齐的的办法,制作出了一些镜子毛坯。
对于现在人来说,这种方法制作出来的镜子还不算特别清晰,但是让它和汉代的铜镜相比,简直是降维打击了,为了保护反光面,丁晨让工匠在反光面上刷上了厚厚的油漆。
受制于现在的工艺条件,丁晨做出来的玻璃是边长一尺(23.4cm)的正方形,镜子毛坯的尺寸也是这样的,镜子毛坯虽然做好了,也能清晰的照出人影来,但现在这个样子显然是很难卖出高价的。
丁晨让人找来的金钢钻,此时的金钢钻是用来加工玉器和在瓷器刻字的,这也是丁晨现在能找到的可以加工玻璃的工具。
丁晨首先让工匠把镜子毛坯一分为二,切割成长一尺宽五寸(11.7cm)的长方形,这个操作相对简单,工匠们一次就成功了,这样的长方形一样做了六块。
再把镜子毛坯切割成直径九寸(21.06cm)的圆形,切割成圆形的操作有点复杂,工匠们先败好了几次才慢慢摸索出如何操作来,这样的圆形一共做了三块。
有了切割圆形的经验后,丁晨又让工匠把镜子毛坯切割成椭圆形,椭圆的长轴为九寸,短轴为六寸(14.04cm),切割椭圆的圆的加工难度差不多,工匠们很快就完成了任务,椭圆形一共也是三块。
做完这些后,丁晨让这些工匠回去做原来的事情,镜子和玻璃的工作就暂停了。
丁晨找来木匠,让他们用红木做六个长一尺三寸(30.42cm)、宽八寸(18.72cm)高五寸的盒子,这个盒子打开后,盖子可以固定与和盒子成100度的位置,盖子的里面镶嵌了一块长一尺宽五寸的镜子,盒子里可以装一些胭脂水粉之类的东西,丁晨把这个盒子命名为化妆盒。
抱歉,章节内容加载错误,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。
Sorry,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.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.
抱歉,章節內容載入錯誤,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