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流放第一天开始到抵达增城一月有余,汤家人没有一天不被剥削,防送公人们白吃白喝还是小事,完全不把她们当人,招之则来呼之则去,她们都快忘记世上还有好人坏人之分!
高氏回道:“官爷,您说的这叫什么话?没什么拿得出手的吃食招待您们,做点小吃,简单方便,怎么能收钱?”
“老人家,您说得轻巧,揉面做馅、剁菜包云吞到煮熟,麻烦得很。”头役说了,掏出四十文钱塞给高氏。
“嗐呀,官爷您真是太客气了!”高氏勉为其难地收了,又道:“官爷,您真是太好了,敢问您高姓大名?”
“在下朱达。”
“好名字,来日您一定会飞黄腾达的。”
“借您吉言。”
高氏又泡了一壶茶,亲自给衙役们续杯。
朱达饮了茶,看屋里一贫如洗,好心问:“你们来这儿好几天了,可有想好干点什么营生?不然,光等着春播秋收,这大半年吃什么?”
“官爷说的是,我们种田不精,又快过年了,得等大半年才能收获新粮。大半年如何度日,实在是不知道。”高氏一张老脸皱成苦瓜样。
“田不能荒,该种还得种,只是你们这么多人,全窝在家里种田,靠天吃饭,没有正儿八经的收入,难得很。我瞧着几个后生颇有力气,将山上那些树锯了,砍成柴,拿去城里卖几个钱。女人们不适合抛头露面,可去城里大户人家做些浆洗的活,或缫丝织布卖。只要都放勤快点,日子会越来越好过。”
“哎呀,官爷,您这脑子真好使。老话说得好,靠山吃山,靠水吃水,我这依山傍水的,砍柴或抓鱼卖,强过全家种田。”
说完,高氏立马命令家里人都去山上砍树,她留下招待衙役们。
汤家人没带锯子来,又不知哪里有铁匠铺,只能将就着把柴刀、镰刀、锄头、铁耙这类工具带上山。
一行人上山时,数年幼的汤子康最为高兴,一片树叶、一棵芭蕉树甚至一只蚂蚁都足以让他满脸笑意。走着走着,便落在最后。
朱氏担心他走得慢拖后腿,便催促:“子康,你看哥哥姐姐们都走在前面,你也快点,别老看这些没用的玩意。”
“娘,这些东西很有趣,怎么是没用的呢?”汤子康稚声问。
朱氏看着其他人都走远了,心里急,没了以往的耐心,提高声音训斥:“一天到晚就知道玩这个玩那个,也不干点正经事!这些树叶、蚂蚁有什么好看的!还嫌上次被蚂蚁咬的不够痛?那你一人在这慢慢看,我走了!”
朱氏骂完,抬腿就走。
汤子康泪眼汪汪,抱住她的腿,“娘,你别走!”
“我叫了多少回,你不理我。现在我要走,你知道急了,早干什么去了?”
再次挨骂,汤子康号啕大哭。
“哭哭哭!你还有脸哭!你再哭,信不信我打你?”
众人听到,皆停下,犹豫着要不要去哄。
叶氏道:“子康近来越发淘气,光吃饭不干活,不打打骂骂,哪长记性?”
抱歉,章节内容加载错误,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。
Sorry,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.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.
抱歉,章節內容載入錯誤,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