进入粤地,天气闷热,虽已是秋末,尚有繁花盛开,绿树遍地。
最常见又好认的树木有两种:一种是榕树,四季长青,枝干粗壮,叶茂枝繁,一束束像老人胡须似的垂须在风中摇摆;另一种是两三米高的芭蕉树,一棵树上的叶子呈几种颜色,新长出来的嫩绿偏黄,正在长的像深绿色扇子,老的干枯发黄,一边开红花,一边长芭蕉。
满目绿意,不冷不热,再加上汤家人服了防瘴气的药丸,尽管翻越一座座山岭极不容易,他们还是准时到了增城。
防送公人们换了文书,将汤家人交给本地官差。临走前,他们以话别的名义,将汤家人唤到一旁讲话。
刘彪开腔道:“汤夫人,老太爷和耀祖可盼着我们早日回去,到时候我登门造访,总不好空着手回去,须得买些土产孝敬才是。”
傅氏一听就知道他们说这话是为了要钱,便掏出一块碎银,“官爷,有劳了。到了那边,还请多多照顾。”
“汤夫人,你好生小气!明知我们的盘缠早在云家驿被盗了,身无分文怎么回去帮你带话和送土产?”董胖子生气地喊道。
已经到了,还敢这么嚣张地要钱!
汤斐君听不下去,骂道:“我娘小气?那天底下没有大方的人了!你们想想,这一路上,不论打尖还是住店,你们可曾出过一文钱?”
“那……那不是银子被盗了,我们想出钱,奈何兜里空空的?”董胖子梗着脖子辩解。
汤斐君不怕惹怒他们,索性把话说穿:“没到云家驿的前两天,银钱在你们身上,也没见你们掏钱。”
防送公人们被噎得哑口无言。
高氏发话:“天可怜见,咱们跋山涉水到了增城,一个也没少。看在都是一个地方的人,耀祖又跟他们同在县衙方差,绣华,你就看着给点。”
傅氏不情不愿地给了十两银子,千叮咛万嘱咐起码要买五两银子的东西孝敬老太爷。
防送公人们嘴里应承得好,拿了银子,喜滋滋地走了。
接着,增城衙役领着汤家人走去定居的地方,一路上不停地交代他们要勤快点开荒种田,不许离开流放地等。
听着恼人的条条框框,汤家人巴不得立马赶到住处好歇歇,便一次又一次地催问还有多少路。
翻过五座山后,衙役信手一指,“前面那个小屋就是你们的。”
青山环绕,房子前后皆有树木,前有一条小河,可以说的上是依山傍水。可是,方圆三里之内没有人烟,汤家人得在这边开荒种田过生活。这些困难,傅氏早已跟子女们讲过,刚才衙役也说了,大家并不很担心,起码有房子住,跟普通百姓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即可。
结果走近一看,哪是住人的房子,猪圈还差不多!一块块大黄土砖砌成墙,屋顶是稀稀疏疏没盖全的茅草,门是一块被虫蛀烂了半截的木板,没有装木窗,比柴房还不如。
抱歉,章节内容加载错误,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。
Sorry,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.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.
抱歉,章節內容載入錯誤,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