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月十三,鸡鸣时分,汤家人早早赶去县衙。孙县令升了堂,亲量地方远近,着发配到增城沙贝。
按照当朝律法,犯人服流刑必须带上枷锁,日行五十里路。汤家大房并老太太高氏、云珠、窦耘共十一人,每人一副,共需十一副枷锁。孙县令以枷锁不够为由,免了枷刑,让六位防送公人严加看管。他们领了牒文,押送汤家人出城。
汤家人多,大件箱笼绑在牛车上,诸多小包袱和干粮各人背着,窦耘赶牛车,拥挤的牛车上仅剩两处地方勉强坐人。老太太高氏年迈坐了一处,剩下的一处位置本该傅氏坐,她让给防送公人们轮流坐,以此讨好他们,好让流放的路上少些刁难。
汤家二房和老太爷汤承益前来送行。
六位防送公人和汤耀祖皆在县衙当差,平日有些交情,他给每人一两银子换得些时间话别。
六位防送公人走远了,只剩下汤家人。
“今儿个孙县令免去大家伙儿的枷刑,真不是枷锁不够,而是大哥在世时,对他有恩。因他殿选两次未中,蹉跎了岁月,后幸得大哥指点,当年便高中第三甲二十六名,才得以升任县令。”汤耀祖点破。
傅氏说:“我原以为孙县令体恤我们这些女流之辈,原来是老爷在世时于他有恩。看这六位押送我们的公人,皆是面善的,想来路上会平安无事。”
“大嫂,你切不可掉以轻心。虽说孙县令免了枷刑,他们也跟我是同僚,不至于为难你们。可岭南离这千里远,须得跋山涉水,娘老了,侄子侄女们不胜脚力,要完成每天走五十里路的任务,紧得很,怕是会有不少龃龉,要好生解决。”
“一天要走五十里路!”汤子义惊讶到想哭,责问:“娘,当初你咋不让窦耘买马,买什么牛?牛走得慢,又坐不了几个人,要是买了马套上马车,咱们分两拨轮流坐,可不省事?”
傅氏对儿子质疑自己的安排有些生气,但还是耐着性子解释:“子义,买马车固然能让路上省力些,可到了岭南,这匹马要专人照料却干不了农活,哪像牛耕田拉人两不误?”
“子义,你没套枷锁,每天走五十里路,还不知足!况且,你是男子汉大丈夫,如此畏难,汤家如何再起?”
老太爷汤承益板着脸训话。
汤子义低下了头。
即将踏上流放之路的汤家人,士气低沉。
孟氏开口道:“虽说每天走五十里路挺累的,大家伙儿也别怕,该走走,该歇歇,实在太累了就坐会儿牛车,夜里好生休息。这个月底,你们差不多就到岭南了。到了增城,要时常来信才好,免得爹记挂。”
这时,六位防送公人远远走来。
高氏叮嘱说:“我的儿,巧娥,你们要好好照顾老头。他牙口不好,要吃软烂的东西;四时衣物不缺,要时常帮他洗衣……”
“娘,这些事我都知道。您放心,我会照顾好爹。”孟氏急忙表态。
汤耀祖立即接话:“就是,娘,爹跟着我们过,您就放心吧!倒是您跟着去岭南,可得保重身子。”
抱歉,章节内容加载错误,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。
Sorry,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.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.
抱歉,章節內容載入錯誤,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