曝光效应(1/2)
深夏时节,漫长的雨季结束,北岛大学林荫道上,枝叶纵横交错,恣意生长。
周六的上午,教学楼里寂寥空旷,人影疏淡。离开校园多年,工作时间自由,早课两个字于骆谨言来说,怕是都忘了怎么写的。
因此,一节课过了大半,他才找到阶梯教室,迎面就撞上“迟到禁入”的标识。他胸有成竹地折起太阳镜挂在衬衫口袋,走到后门使劲推了一把。门,纹丝未动。
“别白费力气了,哥们。”
骆谨言循声转身,年轻男孩坐在窗台上,背包挂在一侧肩膀,戏谑的目光中还有一丝同情,“娘娘的课,只开前门。”
“什么娘娘?”骆谨言问。
“西王母苏禾,苏老师。”
事实证明,人设不会随时间消亡,只会越发离谱。因着对恋爱无感,苏禾每次下课前五分钟必点名,小情侣们约会时间减半,就给了她这“西王母”的称号。
其实,有那么几年,因为周末课程大多无人会选,几乎终结了这项反人类操作。奈何教务想出了恋爱心理学这神来之笔,以噱头吸引学生,由院系承担排课压力,他们坐享其成。
而得益于秦教授的影响力,心理学一直“独享”周末黄金档。
事实也证明,秦教授的学生占业内半壁江山。即使没有留校任职,客座授课的需求,对新人咨询师来说,机会不可多得,安排讲师根本毫无压力。
毕竟,大多数“没有生在罗马”的科班生,终其职业生涯也只能做自媒体人。讲师已是相当体面。
偌大的教室内,苏禾一手夹着粉笔,一手搭在键盘。自小在苏校长单位里摸爬长大,她与讲台有一种天然的契合。比平日,更多一分飒然和自信。
“大家都听过一个成语,日久生情。”她边说边走向前,空出的手顺势放进口袋,“心理学上也有相似的现象,我们称之为曝光效应。”
激光笔的红点打在屏幕,PPT翻过一页,苏禾跟着继续讲解。
“心理学家扎荣茨做过这样的实验。在学期初,他让一些女学生在课堂上分别出现15次,10次或5次,但她们从来不和人交谈。”
她的声音细腻清晰,又充满活力,听起来有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。
“学期末的时候,大家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,这些女生受欢迎的程度和她们各自出现的次数,是成正比的。”
一门之隔,骆谨言背靠外墙,觉得苏禾的样子跃然眼前。他眼睑低垂,泛着浅笑,淡淡地应和,“但是,曝光效应约等于重复刺激,如果第一印象不好,反而适得其反。”
抱歉,章节内容加载错误,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。
Sorry,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.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.
抱歉,章節內容載入錯誤,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