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章武皇后处事不当(1/2)
挟私怨出首告发主官的飞骑卫士,原来是武皇后的族人?
怪不得“昭陵伐柏”这案子,另五名大理寺丞心照不宣,“恰好”交到了新来同僚狄仁杰的手里。
他自己呢,一则不明实情,二则因为路上耽搁时间、赴任迟到了,心中不安,更没什么资格挑肥拣瘦。接了卷牒,刚刚从头到尾看完一遍案情,他就抱卷跟着大理寺卿进宫面君来了。
据他的记忆,牒状里就没提首告者姓甚名谁,只说是一名“飞骑卫士”,在右武卫大将军权善才、中郎将范怀义手下宿卫昭陵,因违纪犯法被鞭笞枷号。刑期过后,那飞骑卫士随番入宫苑上直,偶遇天子车驾,于是当面“告御状”,称权善才、范怀义在陵上伐柏、亵慢先帝,一边诉情一边大哭不已,勾得皇帝也悲泣不自胜,直接下令诛杀二将。
这事挟私报复的情由太过明显,而敕令处刑过重,也是明摆着的。凭着二十年的执法经验,狄仁杰隐约觉得有些不对头,但没时间细究详查。如今大明宫紫宸殿内朝上,皇后一声“飞骑姓武”,他才恍然大悟。
自贞观朝在北门禁苑建起的“飞骑”军队,属皇室私兵卫士,向来都是从亲贵子弟或元从良家中择选。武氏并非常见大姓,那飞骑如果姓武,几乎可以肯定是皇后的同族外戚。
麻烦在于……当今朝中,无论是谄媚小人还是忠直大臣,无论是想奉承后族晋身捞好处,还是想抗势立身搏名,谁都不知道该如何对待“皇后族人”。
因为谁都弄不清楚,这个时候、这个人,到底是武皇后的亲宠还是仇家。
也许只有眼前此人例外吧。狄仁杰抬头看看将首级掷到自己脚下的紫袍青年,映入眼的是一张安然自若的微笑脸庞。
这笑容让他不安。与案件或权位无关,这个人让他不安。
听帘后武皇后唤一声“敏之”,狄仁杰哪还能猜不到这年长紫袍青年的身份。他之前确信两个年轻人是兄弟,也不算全错。此人是四位皇子的姨表兄,武后同母姐韩国夫人的亲生儿子,周国公武敏之。
在场的两个年轻人,大概都随了母亲容貌,所以如此相似,也都有点过于秀气了。武敏之秀气的眉眼就这么笑吟吟瞧着狄仁杰,唇线勾画出满满的挑衅不屑。
他用个红巾囊,提着一颗人头,直上金殿御前,又公然把这血腥可怖的物事亲手丢出,全不顾忌是在当今至尊眼前——狄仁杰忍不住偷瞄一眼传说中“病昏软弱”的皇帝李治,嗯,还坐着,挺镇定。
从皇帝到皇子,以及张文瓘等殿中大臣,似乎都在对武敏之这一惊天之举皱眉摇头,却无一人贸然开口说话。狄仁杰又低头看向脚边首级,心中一凛,恶心的感觉更甚。
这人头不是刚砍下来的,应该至少有一两天了,脖颈断茬处用石灰之类处理过,整体揩抹得很干净,不是那种脓血粘腻的恶心法。首级的头发都被梳理得整整齐齐,在脑后结了髻,年轻灰败的脸容上也没血污狼籍,只是一眼睁、一眼闭,嘴巴张开,舌头被扯出来歪向一边——死后被整成了这扮鬼脸似的戏谑表情。
“此人姓武,原籍并州文水,本是我家尚未出五服的族侄,年初蒙圣上恩荫,选入飞骑。”武敏之解释,“他受恩深重,不知奋发报国,反违军纪,又以下犯上、仗势欺人,真是罪恶滔天!陛下明鉴,皇后一向立身严正,生怕放纵我族外戚,败坏名声,给圣朝蒙羞。敏之忝承祖嗣,每次朝见,皇后都训诫臣等管束好族人,可还是出了这等事,臣惭愧无地。昨日奉皇后口敕,问清案情后处斩此人,臣亦自笞二十杖,以惩后人!”
抱歉,章节内容加载错误,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。
Sorry,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.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.
抱歉,章節內容載入錯誤,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