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一章吐蕃赞蒙(1/2)
李贤一夜都没睡安稳。天明夜禁过后,他还在梳洗更衣,便听说赵道生求见,且形象气色不太妙。
他抬头望一眼时记漏。能这么早冲进东宫,说明赵道生昨天夜里就等在洛阳城门外了,只待开城,立刻持符契过关疾奔。这么着急忙慌的,出什么事了?
赵道生一脸倦容,显然通宵未眠,浑身上下风尘仆仆,是一路打马不停的模样。他进房来行了参拜礼,又请李贤屏退左右,确定房中再无人能偷听到只言片语,才低声说了夜来变故。
“明崇俨死在石塔寺?被长孙浪杀了?”
赵道生点头:“寺中看守有六人,奴已命他们严加监视智建、长孙浪、丘义三个,还给叛贼丘义上了绑。智建坚称他是心向二郎的,他懂些道法医术,奴命他与长孙浪一起收殓明崇俨尸身、照料圆觉尼,不准出禅房。下余怎么办,奴赶着回来听二郎指令。”
李贤跌坐在梳妆床上,先长长吁出一口气,又皱起眉头。
明崇俨终于死了,本来是大好消息。可他死在石塔寺,且与长孙浪和丘神勣这两个东宫武官有直接关系,那又糟糕得很。消息传出去,任谁都会想到是太子指使下属,杀了一向与自己作对的九仙阁阁主。
别人也罢了,如果天皇也这么想,就……
父亲近年来疾痛缠身,尤其是近数月,气疾每次大作,都要依靠明崇俨的持诵作法来止喘安神。那术士一死,他再发病,想到是儿子害得自己没了缓解之道,进而再怀疑是不是太子故意促自己速死,好提早登基……处于难受痛楚当中的病人,还能有什么理智可言?
“不能让二圣怀疑到东宫。”他冷着脸向赵道生说,“你想能有什么法子,把明崇俨之死——还有丘义之死——都推到别人身上?最好推给天后。”
丘神勣的叛离,他虽愤怒,却不意外。那本来就是个残忍凉薄的小人,李贤从来都不怎么瞧得起他。赵道生显然也想过他必有这一问,立刻回道:
“派驻石塔寺的六名看守,本也都是经过择选的良家子或元从旧家,都靠得住。奴再带几个这样人过去,一起把智建、丘义和长孙浪都杀掉灭口。明崇俨师徒的尸体可以留在石塔寺,身边放些宫中物,装成是他们从内宫偷盗递销,分赃不均为盗所杀的模样。如若再要牵扯到天后的人……那右卫将军武三思,不是刚开始上直领兵巡逻么?二郎能不能想法安排,叫他去趟石塔寺,或者别的方便抛尸之地?只要是武家人发现明崇俨死亡,天后就很难再消释别人疑心……”
说到武三思领兵,李贤又一阵心烦。右卫将军本来是个虚衔,天后却以“习学”为名,将武三思安排到北门禁军里降品领了个校尉实职,现手下管着几十人。天皇不阻止,李贤这太子也不好违拗母命。
武三思和武承嗣本来都曾暗里发誓效忠东宫,以换取张大安等老夫子上书请立他们继周国公爵。可李贤如今一点都不敢相信他们这些人的誓言了。
“明崇俨师徒的尸首扔在石塔寺,别人呢?”李贤问。赵道生继续道:
“其余尸首,以及圆觉尼,都用大车运出来,另寻地安置。二郎不是还要用那尼姑来胁制上官才人么?暂时还是留着她性命为上。”
李贤想了想,摇头道:“别人罢了,长孙浪是天皇外甥,又刚找齐六砖,中外瞩目。丘义也是前朝功臣之子,家族强盛,在两京交游甚广。他二人忽然失踪,不可能随便一埋了事,总得都有个交代。”
赵道生笑道:“这容易。长孙浪和丘神勣向来不和,人尽皆知。奴等寻个离石塔寺极远的地界,可以驾车绕到城南或城东,在官道旁边找个树林荒地,把他两个的尸身摆成互殴拼斗、双双伤重死亡的模样,谁也不会怀疑,且也没人会再追究凶手或指使人。”
这倒是个挺巧妙的安排,合理合情。李贤想了一下狄仁杰,马上下定决心,要在案发前先把那娴牍老吏打发出洛阳……对,就派他带着六块雕马砖,去昭陵“迎回六骏”好了。
“这么大一番操持,要小心有人泄密。”他警告赵道生。
抱歉,章节内容加载错误,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。
Sorry,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.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.
抱歉,章節內容載入錯誤,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