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方日报与陈鸿兴再一次成为了全香江的舆论焦点,当天东方日报的报纸即使加印了一万份还是卖到了脱销,销量高达十八万份!
而在接下来的几日,整个香江大大小小数十家报社都在围绕着这个话题争篇累牍的报道。
香江文坛更是沸腾了起来,有名无名的作家都开始向报社投稿发声,对‘陈鸿兴’品头论足,褒贬不一。
其中稍微有点名气的更是趁着这次机会赚了不少稿费。
同为三大报社之一的星岛日报宣布,自此香江稿费第一人将不再是倪框,而是陈鸿兴。
倪框本人看到后火冒三丈,一个不知道从哪冒出来的小辈都敢骑到他脖子上了!?
于是他直接就去找他的好友金墉要求加稿费了。
金墉这个铁公鸡能让他拔掉一根毛就见了鬼了,结果自然是一毛都没给他涨,气的倪框第二天直接站出来怒斥陈鸿兴德不配位云云。
明报老板金墉也亲自下场痛批东方日报董事长扰乱市场,乱给稿费,坏了行规。
一时间三大报社连带其他小报社们都开始互相攻讦揭短,不知不觉就进入了骂战当中。
各家报社的丑闻秘辛层出不穷,今天你家社长戴过绿帽子,明天他家董事长的儿子就不是亲生的...
香江市民们从没这么欢乐八卦过,每天都有看不完的乐子。
各家报社也痛并快乐着,这几天整体报业都跟过年一样,销量统统大涨了一截。
最终,这场舆论风暴以众人都没想到的形式,皆大欢喜的收场了。
而作为挑起这次舆论的主角之一,‘陈鸿兴’也算是彻底成为了全香江家喻户晓的人物。
只不过据东方日报记者吐露,陈鸿兴只是一个笔名,他的真实身份鲜有人知。
各大报社的记者得知后都是磨拳擦掌,一个个誓要挖出‘陈鸿兴’的祖宗十八代来。
然而还不等他们行动,陈鸿兴的名字就以另一种十分突兀的形式进入了全香江市民的耳中。
钟记女装店。
坐落于一条狭小的街巷内,整条街都是与钟记类似的住家店面。
钟楚虹一家六口人正围坐在一个圆桌上吃饭。
除了父母以外,她还有两个妹妹,一个小弟,一家人都靠着这家女装店维持生计。
虽然算不上多富裕但比起普通香江家庭来说还是好多了。
“老爸,你吃完饭再看嘛,待会菜都凉了。”
钟父正捧着一份东方日报看的入神,闻言摆了摆手道。
“别管我,你们先吃,我攒了好几天了,这次我要一次看个够,很快就看完了,放心吧。”
见老爸看的茶饭不思,钟楚虹不由疑惑。
“妈,老爸他看什么看的这么入神?连饭都不想吃了?”
钟妈妈一边夹菜,一边白了眼钟父道。
“还不是前阵子闹的沸沸扬扬的那个陈鸿兴写的《寻秦记》。”
“你老爸看的这么着迷,我看八成是想像里面的项少龙一样左拥右抱,三妻四妾嘞!”
钟父虽然在看小说,但耳朵可没聋,闻言立马辩解道。
“你胡说什么呢,这《寻秦记》又不是《金瓶梅》,我就不能是喜欢看其他内容吗?小心我告你毁谤啊...”
抱歉,章节内容加载错误,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。
Sorry,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.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.
抱歉,章節內容載入錯誤,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。